金冬心珍贵原版著作七种!首次!全本!全彩!震撼结集出版! -凯发k8网页登录

2020-09-24 17:40:00 来源:鲁网

  鲁网9月24日讯 金冬心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。金冬心,原名金农,字寿门,又字司农,其一生所用别号甚多,主要有冬心先生、稽留山民、曲江外史、昔耶居士、龙梭仙客、金吉金、金二十六郎、百二研田富翁等等。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金农生于康熙二十六年(一六八七),卒于乾隆二十八年(一七六三),享年七十七岁。一生经历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,不屑仕进,终生布衣,因其流寓扬州多年,与同时的书画家罗两峰、郑板桥、高南阜等并称爲“扬州八家”。金冬心善书法,尤精隶、楷。隶书以古拙朴厚见长,楷书颇多隶书遗意,因自创一格,号曰“漆书”,与郑板桥的“六分半书”并称于时。金冬心亦邃于金石篆刻之学。而其以绘画著称于世,则始于中年以后,善写竹、梅、鞍马、佛像、人物、山水等,笔墨古拙而造意新奇,能突破传统藩篱,另辟蹊径,形成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。这些对当时和后世的画坛影响巨大,近百年来有成就的大家如赵之谦、吴昌硕、齐白石等无不受到他的影响和啓发。

 

  就在刚结束不久的西泠印社2020年春季拍卖会lot3566 清 金农、康焘铭稽留山民画梅第二砚 1058万成交,创文人砚纪录!

  金冬心不仅享誉画坛,他的诗文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他所作诗歌、自度曲、绘画题记、杂文随笔、研铭印跋等,无不出语新奇、个性鲜明。或直抒胸臆,或宣泄情怀,真挚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,一些作品还积极地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。金冬心的诗文作品,也如同他的书画作品一样,受到后世的关注与喜爱。特别是他著作的早期版本,更是受到收藏家和版本学者的青睐。

    缘起:

   

 

  目录:

  本次出版的金冬心著作七种具体名目如下:

  一、《冬心先生集》四卷,清雍正十一年刻本;

  二、《冬心先生研铭》,清雍正十一年刻本;

  三、《冬心先生画竹题记》一卷

  四、《冬心先生续集》二卷,清乾隆十七年刻本;

  五、《冬心先生集自度曲》一卷,清乾隆二十年刻本;

  六、《冬心先生续集》,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;

  七、《冬心先生杂着》,清嘉庆种榆仙馆刻本。

  此集依创作年代先后编排,共收入冬心先生的诗作三百六十多首,是冬心先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。

  版本介绍:(每篇解说皆选自版本学家、藏书家孟宪钧先生专文)

  一、冬心先生集

    《冬心先生集》四卷,清雍正十一年(一七三三)刊于扬州。

  此集依创作年代先后编排,收録冬心先生自康熙五十五年(一七一六)至雍正十一年的诗作三百六十多首,是金冬心最具代表性的著作。

  卷前依次爲书名叶“冬心先生集”楷书五字,冬心先生雍正十一年十月自序一篇,冬心先生木刻小像一幅。小像右上篆书一行“冬心先生四十七岁小像”,左下爲隶书“广陵高翔写”。小像神态自若,栩栩如生,以后很多书中所收冬心先生像,皆摹刻于此。小像背面爲像赞,文曰:“尧之外臣汉逸民,蓍簪韦带不讳贫,疏髯高颡全天真,半生舟楫蹄与轮,诗名到处传千春。”寥寥数语,高度概括了金农的一生事迹和成就,非挚友真知絶不能爲。款署“蒲州刘仲益题”。刘仲益,山西蒲州人,冬心先生挚友。《冬心先生集》卷三就有《蒲州高士仲益隐居不仕,时时断炊,作诗慰之二首》,诗云:“林薮惟知味道腴,长贫何用计华枯。解嘲却笑丹阳尹,一斛槟榔消食无。”“我亦枵然人外闲,饥肠时复破天悭。采薇歌罢钩帘坐,饱看君家雷首山。”于此可见二人交谊之一斑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刘仲益这一像赞并非每部书都有,寒斋所藏一部《冬心先生集》以及北京市拍卖场上所见,均衹有小像而无像赞。故“像赞”究竟是初印本所无,后印本增补,还是初印本所有,后印本铲去,还是一个待解之谜。

  《冬心先生集》每半叶十行,行十八字,白口,左右双边。全书四卷,每卷之末有篆书双行牌记“雍正癸丑十月开雕于广陵般若庵”。最后一卷末有“吴郡邓弘文仿宋本字画録写”楷书一行。全书爲仿宋字体,气势磅礴,是清代写刻本中的代表性作品,堪称私家刻书之白眉。邓弘文録写,这一信息极爲重要,过去许多教科书和著述中多误将《冬心先生集》归之于金农手写上版,最早误称《冬心先生集》是金农自己手写上版的是叶德辉的《书林清话》。那是因爲诗集书法精湛,字体古朴大气,所以叶氏未察原出,想当然认爲是冬心先生手写上版,实际上是以讹传讹并无实据的。与《冬心先生集》年代相仿,刊刻风格相近的书也还有小玲珑山馆本《韩文类谱》、诗鼎斋本《淳化阁帖释文考证》等,但名气却要比《冬心先生集》逊色许多。《韩文类谱》爲清雍正己酉(一七二九)八月马氏小玲珑山馆依宋本校刊。其刻工爲吴郡李士芳。李士芳是清初著名刻工,曾刊刻碧筠草堂本《笠泽丛书》、薛雪《报珠轩诗存》等名书。说起刻工,《冬心先生集》上也有明确记録,不过此前未曾引起人们注意而己。黄裳先生曾记《冬心先生集》刻工爲六人,据笔者所查《冬心先生集》第一卷刻工爲“姜林伯”;第二卷刻工爲“孟子衡、张登荣”;第三卷刻工爲“穆泗传、穆弘图”;第四卷刻工爲“姜鹏九、耿相巨”。故全书刻工共计七名,这一记録,足以填补清代版刻刻工録的缺失。

  黄裳先生是清刻版本研究的大家,对冬心先生及其著作研究颇深,在其不同的文章中,多次谈及金冬心的各种著作并且曾经辑有冬心先生年谱稿。我之留心冬心先生集,也是受到黄先生的影响和啓发。黄裳先生在《翠墨集》的《关于金冬心》一文中曾说:“多年来我搜集冬心集,衹偶然得到过一册四卷本的《冬心先生集》,是雍正刻本。诗,如上所说,我是不懂的,但那刻工却精絶,大字写刻,每卷后都有‘雍正几年雕于广陵般若庵’的篆书双行牌记。前有小像,出高翔手,也是‘八怪’之一。这书是竹纸印的,己经明丽非常。”与黄先生相比,我似乎更幸运一些。寒斋所藏《冬心先生集》,竟是开化纸印的,精刻初印,书品宽大,真所谓纸白如玉,墨凝如漆,见之令人赏心悦目。全书二册,蓝绫封面,原装旧函,保存完好,品相极佳。历经名人递藏,书中藏印累累,计有“南阜”“凤翰”“涤盦藏书之印”“张鹿卿鉴藏印”“贵阳赵氏寿华轩藏”“王力存书”“王力之印”“钓鱼台秀才”等。卷四末有嘉庆时六琴居士题跋一则,详细记録得书始末。文日:“嘉庆己巳(十四年,一八〇九),在扬州得先生三体诗、续集诗序二刻。爱其诗文,而刻椠复精絶,因合装藏玩。兹于胶西故士人家无意又睹此本,首有高西园凤翰私印,朱色粲然。高客南中,与先生同时,必其北还携归之物。其家漫不省,遂以千钱获之。第不知何年再得续集而诧延津之合也。戊寅(二十三年,一八一八)初伏日六琴居士记。”下钤“张禄卿”朱方小印。这真是一段有关《冬心先生集》的书话掌故。此书有幸归于寒斋,而其《冬心先生三体诗》《冬心先生续集自序》合装本则不知流落何所,百年之后,令人悬想不已。

  因爲《冬心先生集》是清代名集,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《清人别集丛刊》时,曾经将其收入,底本用的是南京图书馆收藏的雍正原刊本。据南京图书馆沈燮元先生见告,该书是他经手入藏南图的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他在上海福州路古籍书店(当时书店名称我忘记了)访得这部《冬心生集》时,仅仅用了八元钱。可见当时清刻本真是无人问津,贱若泥沙啊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,在二〇〇六年中国书店海王村书刊资料拍卖会上,一部雍正原刊本的《冬心先生集》二册竟拍出了十六万元的高价。二者相较,真是天壤之别,不能不令人百感交集,慨叹烯嘘。

 

 

  二、冬心斋研铭

  《冬心斋研铭》一书爲雍正刊本。其版式行款与《冬心先生集》完全一样,每半叶十行,行十八字,白口,左右双边。字体古朴大气,颇类宋版。冬心先生自序写于“雍正十一年岁在癸丑嘉平望日”,即一七三三年十二月十五日。书后有“吴郡邓弘文仿宋本字画録写”一行,与《冬心先生集》乃同一人手写上版,虽未注明刻工姓名与刊刻时间,但冬心先生序言里透露出此书晚于《冬心先生集》一个月,可见二书是同一时间作品。

  一九七九年,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《清人别集丛刊》,其《冬心先生集》所用底本即南京图书馆藏本,前已述及。其《冬心斋研铭》所用底本,就是国家图书馆藏本,书上钤有“积学斋徐乃昌藏书”“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”二印,可窥知递藏经过。或即黄裳先生所记上海来青阁爲郑振铎先生所诸书之一。

  近年来拍卖市场上也曾出现过《冬心斋研铭》,旧纸精印,戋戋小册,总共不过十多叶,竟拍出五十多万的高价,真是令人匪夷所思。不过也反映出该书的稀少罕见和艺术魅力。

  冬心先生在《研铭》序中论述了个人喜爱收藏研台、制作书写研铭的经过,他说:“文章之体不一,铭爲最古。”“铭研其一也,自帝鸿氏墨海有制,沿及李唐以来,研之産不一地,形不一式,藏不一人,衍石墨相着而黑之语爲铭者不一家,岂不以文房之用,毕世相守。尊如严师,密如挚友,宝如球璧琬琰,护如头目脑髓者,惟研爲然。”“予平昔无他嗜好,惟与研爲侣,贫不能致,必至损衣缩食以迎来之。自谓合乎岁寒不渝之盟焉。”“予夙有金石文字之癖……石文自五凤石刻下于汉唐八分之流别心慕手追,私谓得其神骨,不减李潮一字百金也。研正石类,铭成,辄以八分书之。”

  研台作爲文房四宝之一,深得文人喜爱。古人制作研铭是有传统的,但是将研铭汇集起来、辑印成册,似乎当自冬心先生始。《冬心斋研铭》辑録自作研铭九十七则,皆言简意赅,文辞优美,寓意深刻,对后世影响巨大。我们试从《研铭》中摘録几则,与读者共同欣赏:

  《草书大研铭》

  榴皮作字苕帚书,仙人游戏信有之。

  磨墨一斗丈六纸,狂草须让杨风子。

  《樊榭山民填词研铭》

  红丝研,镜奁藏。墨一螺,谱乐章。

  井华清,甘且香。争歌之,柳七郎。

  《宋谢幼槃研铭》

  江西诗社多逸民,廿五人中十九人。

  谢家小弟才清真,竹友之集七卷新。

  席有斯研方琼珉,明窗虚幌无凝尘,笔画如烧开千春。

  近年来,幸蒙友人见让,寒斋也获得一部《冬心先生研铭》,旧纸精印,虽略有虫蚀之叶,但幸未伤字,且已倩精工补好。书中钤印多方,其中比较显赫的三方是“皇六子章”“珊瑚阁珍藏印”“克罗崇恩审定”。

  按“皇六子”即爱新觉罗·永瑢(一七四三—一七九〇),号九思主人,清朝宗室大臣,乾隆皇帝第六子。乾隆二十四年,出继慎靖郡王允禧,封贝勒,管理内务府,充《四库全书》总裁,监管钦天监事务。工诗擅画,富于收藏。有《九思堂诗抄》传世。

  珊瑚阁主人,据载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斋号称“珊瑚阁”,然其卒于康熙三十年之前,已不可能见到雍正十一年所刊行之《冬心斋研铭》。故此“珊瑚阁”当另有其人。万龄(一七四八—一八一六),斋号亦名“珊瑚阁”,清汉军正黄旗人,张氏,字菊溪。乾隆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素有才名。乾隆末,官至御史。也是一位地位显赫的皇亲贵戚。

  第三位,崇恩(一八〇三—一八七八),觉罗氏,字仰之、禹舲、语舲、雨舲,别号香南居士、敔翁、语铃道人,室名壶青阁、香南精舍等。满洲正红旗人,系清皇室。历仕道光、咸丰、同治三朝。富收藏,擅书法。最著名的收藏是“墨皇本”圣教序,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。着有《香南居士集》《香南精舍金石契》等。

  一书而迭经三位皇亲贵戚所递藏,足见其身价之高。冬心先生以一介平民之身,取得如此卓越的艺术成就,既赢得了身后三百年来人民大衆的喜爱和尊崇,也折服了那些所谓血统高贵的皇亲贵戚的傲慢之心。

 

 

  三、冬心先生画竹题记

   《冬心先生画竹题记》一卷,乾隆刻本。每半叶十行,行十八字,白口,左右双边。大字仿宋,书写刊刻风格,絶似《冬心先生集》。但写手刻工却与《诗集》不同,书末有“金陵汤凤仿宋本字画録写”楷书一行,书口上有刻工“杜尔儒刻”的字样。

  如前所说,冬心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书画家,而且他的诗作、题记、杂文也颇具特色,深受人们喜爱。他的种种著作,多摹印精工,装帧考究,被后人视爲文房珍品,惟传本皆稀少。即以 《冬心先生画竹题记》而论,国家图书馆、中国文化遗産研究院、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有收藏。私人藏有此书的,仅知有黄裳先生。黄先生在《银鱼集·姑苏访书记》里记録了这本书。黄氏文字流畅,意味隽永,兹抄録如下,以飨读者:

  记得去年,我还在这里(指苏州古旧书店)得到过一本乾隆原刻的《冬心先生画竹题记》,总共不过十来叶,可是用的是旧纸,大字仿宋写刻,墨光如漆,前面还有一张高翔画的金农的小像,用的是雍正中刻《冬心先生诗集》前小像的旧板,不过后面的题赞却换了方辅题、杨谦写的篆书。关于冬心自刻书的纸墨之精,徐康在《前尘梦影録》里曾经讲起过。他说,这种自刻书用的是宋纸,印刷用墨取的是捣碎了的晚明清初佳墨碎块。在中国雕版印刷史上可以算得是非常突出的精制品,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初经过百十年安定休息,经济上升,文化繁荣的面貌。《画竹题记》的用纸,是一种深黄色极厚实的竹纸,帘纹很细,还夹杂着一些未能溶解的植物纤维,是一种较粗的古纸。我不敢断定这是否宋纸,但和宋代印刷佛经的用纸是相近的。

  幸运的是寒斋也藏有一部《冬心先生画竹题记》,该书原函旧装一册,全书连同序言小像总共衹有二十叶。正文之前有金农的自序和小像。自序写于乾隆十五年(一七五〇),款署“乾隆上章敦牂九月九日”,“上章敦牂”即乾隆庚午年。序后爲“冬心先生小像”,署款爲“广陵高翔写”,初看颇似《冬心先生集》的小像。然而细看却非旧板重用,二者有细微差别,应是《诗集》小像的摹本。像后的题赞也非蒲州刘仲益所作,而是换成了新安方辅题、嘉定杨谦用篆书书写的像赞。文爲“邢居士,秦山人,头如雪,衣少尘,七十翁,天与亲,日苦吟,生冷症”。像赞写于冬心先生七十岁,即乾隆二十一年(一七五六)。则自序与像赞的写作相差六年之久。该书的用纸用墨亦如徐康、黄裳先生描写的一样,质地较粗,纸色暗黄,即使不是宋纸,也必是旧纸无疑。至于墨色,用“墨光如漆”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。惟墨色奕奕发光,正如《前尘梦影録》中江标的按语所说“标亦见冬心翁用宋纸印所著书,神似真宋。所差者墨色稍光亮耳”。

  此书也是一部流传有绪的旧本。函套签题“冬心先生画竹题记”一行,书法古朴苍劲,颇类冬心白石一路。款署“己卯孟春祖经署签”,下钤“陈”“伯权”二小印。扉页有“戊子冬月□江官廨借读一过”小字一行,款署“友石书识”。陈祖经、友石事迹皆不详。书末另有题记一则:“乙亥春暮,偶过磐园,假得此册,归而展读,觉清风习习,如坐竹林间也。济南王贡忱识。”下钤朱文“贡忱”印。知此王姓藏家系山东济南人,唯不知其时代行止。后偶读《文禄堂访书记》,卷二载有黄不烈题跋明本《靖康孤臣泣血録》一书。书后有王贡忱手跋,跋文云:“自东郡杨氏藏书散失后,其发见于济南市者,以敬古斋所得爲多。该肆王某善价而沽,据余所见闻已不下四五十种矣。庚午冬得此,亦该肆经售者,计叶论值,穷措大竟悍然爲之,可见一时好尚固足以颠倒人如此。辛未夏至,止适斋主人识。”按庚午爲一九三〇年,辛未爲一九三一年,据此知王贡忱当爲民国间一位生活在山东济南的藏书家。又《藏书家》第二辑张景栻《济南书肆记》一文,也有关于王贡忱的记载,文称:王采廷,字贡忱,山东相台人,前清举人,入民国曾任山东省议会议长。辞官后,在济南设书肆号“逢源阁”,主营旧书,兼营书画云云。这样一来,王氏的生平简历就大致清楚了。王氏既然能收储海源阁散出之黄跋本,可见其实力不俗,趣味不低,收藏《冬心先生画竹题记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
  

 

 

  四、冬心先生自度曲

  《冬心先生自度曲》一卷,传本极稀,仅知国家图书馆有藏,《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》着録。《书目》将之列入“词类”,其实冬心自度曲不同于传统的诗余或长短句,而是他自创一体的诗歌形式。句式长短不一,韵脚转换随意,便于抒发个人情感,每首曲均注明多少句、多少字。试举《秋兰词》一首爲例,原注“九句四十四字”,曲云:“楚山叠翠,楚水争流,有幽兰生长芳洲。纤枝骈穗,占住十分秋。无人问,国香零落抱香愁。岂肯同葱同蒜,去卖街头。”恰恰是冬心先生孤芳自赏的真实写照。集中类似篇什,时有所见。

  其实冬心先生在《冬心先生自度曲》原序中已经透露了创作原委。他说:“昔贤填词,倚声按谱,谓之长短句,即唐宋以来乐章也。予之所作,自爲己律。家有明僮数繁,宛转皆善歌喉,能弹三弦四弦,又能吹中管,每一曲成,遂付之宫商,哀丝脆竹,未尝乖于五音而不合度也。鄱阳姜白石,西秦张玉田,亦工斯制,恨不令异代人见之。……岁月既久,积爲一卷,广陵诗弟子项均、罗聘、杨爵各出橐金,请予开雕。因漫述之如此。”冬心先生告之世人,《冬心先生自度曲》不但是自爲己律,独创一体,而且每首都是合乎五音六律,可以按谱歌唱的。恨不能让宋代大词人姜白石、张玉田死而复生,前来一比高下。其恃才自负、傲岸不羁之情,溢于言表。序言还帮助,《冬心先生自度曲》一卷是由弟子项均、罗聘、杨爵三人聚资刊刻的。序末款署“乾隆二十五年二月朔日七十四翁金农在龙梭山馆书”。据此《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》着録《冬心先生自度曲》爲乾隆二十五年刊本。此本当是《冬心先生自度曲》最早的一个单刻本。

  如前所说,此书传本甚罕。连“旧藏冬心翁著作最备”的清人徐康(子晋)也曾说“所未见者,《自度曲》一卷而己”。寒斋幸藏一部,自诧与冬心翁墨缘不浅。原书爲白纸,金镶玉装。成书尺寸爲高二十四点九厘米、宽十五厘米。每半叶八行,行十八字,细黑口,左右双边。行款格式与《冬心先生续集》全同。字体刚健细瘦,颇爲美观。与康熙本席刻百家唐诗和嘉庆刊本《香叶草堂诗存》同属一类风格。

 

 

 

  五、冬心先生续集之一

   第一种絶稀见,至今未见着録。寒斋藏一部,上、下卷各一册。上卷前有冬心先生乾隆十七年(一七五二)自序一篇,文字与《续集自序》全同。书首叶署“杭郡金吉金寿门着”,“古龢门人罗聘两峰编辑”。据此可知《冬心续集》是由冬心弟子罗聘整理编辑、董理付印的。

  书爲白纸初印,金镶玉装,每半叶八行,行十八字,细黑口,左右双边。行款格式与《冬心先生自度曲》全同。《冬心先生自度曲》的年代,据冬心先生的自序,《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》着録爲乾隆二十五年(一七六〇)。此书刊刻风格和《自度曲》相同,行款一致。故《续集》应定爲乾隆刻本。可以称之爲乾隆十七年序刊本。

  乾隆十七年序刊本《续集》刊刻风格颇类似于罗聘自己的诗集《香叶草堂诗存》。《诗存》刊刻于嘉庆元年(一七九六),时代相隔不远,惟行款不同,每半叶九行,行十六字,白口,四周单边。寒斋也幸获一册,还是黄裳先生的旧藏。

  

  

  六、冬心先生续集之二

  《冬心先生续集》还另有一个乾隆刻本,传本也颇稀少。据《清人别集总目》着録,仅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单位有藏。起初,我未得见此书,承蒙复旦大学王亮先生见寄书影首叶,得窥一斑。一年后,有幸访得原书一部。书爲白纸印,不分卷,有乾隆十七年冬心先生自序,十八年丁敬序,三十八年罗聘序。罗序云:

  冬心先生既编其诗爲《冬心先生集》后,复编《续集》一卷,因次其生平游历交游,怆然于知己之感。其序久已行世,诗卷留枕箧中,摩挲永日,意有出入,即爲刊落,秘惜过情,聘所及见。癸未秋,先生没于扬州佛舍,书䇲琴瑟,几杖器服,百年之聚,浩然云散,此卷亦已泯焉。精光灵气,猝归槁壤,可爲陨涕。聘浮生飘泊,旧学渐忘,将恐日月奄多,遗泽无复可识。于是经年求访,倚席之讲授,好事长者藏弆,酒亭佛寺之壁,蜡车覆瓿之余,于尘藓垢蚀,缣素凋裂间,寻循点画,指定拟拟,至于忘食废事,厘爲一卷。仍其原序,以终先生之志。先生既编《续集》,十年而殁。今又十年矣,遗文故物,与人俱尽,徒使白头弟子,掇拾于百一,哲人之愁,将何穷已!先生诗清音促节,况诸幽涧之水。此则出峡以后,萦草赴石,纔迤演自得之概。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,门人罗聘谨题于津门客舍。

  罗聘此序,文情并茂,备述《续集》成书经过,并明载刻书时间爲乾隆三十八年(一七七三),即冬心先生逝世十周年之后。

  以乾隆三十八年刊本与乾隆十七年序刊本初步校勘一过,发现两书有诸多不同之处。最明显的有四点:

  (一)分卷不同。

  乾隆十七年序刊本分爲二卷。冬心先生自序称“予编缵续集上下卷成。”原书与原序一致。而乾隆三十八年本则不分卷。罗聘在序言中也称“忘食废事,厘爲一卷”。可见二书明显不同。

  (二)署名不同。

  乾隆十七年序刊本署名爲“杭郡金吉金寿门着”,“古龢门人罗聘两峰编辑”。著者、编者分列。乾隆三十八年本署名仅有“门人扬州罗聘编”,而无任何金冬心着的字样。既然同爲罗聘所编,二者何以如此不同,令人费解。

  (三)行款不同。

  乾隆十七年序刊本,每半叶八行,行十八字,细黑口,左右双边,行款与《冬心先生自度曲》全同。

  乾隆三十八年刊本的行款爲每半叶十二行,每行二十四字,四周单边,其首叶爲黑口,其余均爲白口。书口特点明显。

  一经对比,二者行款区别显然。

  (四)篇目和文字不同。

  得到乾隆三十八年刊本之后,遂将两书粗校一过,发现两书所收诗篇目不同、次序不同、文字不同之处颇多。限于篇幅,恕不一一列举了。

  由此得出一点体会,版本之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,须广收并储副本、异本,尽可能占有资料,以资校勘,才能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尽信前人之书,并不可靠。正如古人所说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絶知此事要躬行”。

 

 

  七、冬心先生杂著(嘉庆种愉仙馆本)

   种榆仙馆本《冬心先生杂著》,传本亦极罕。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》在子部艺术类加以着録,记得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、南京图书馆、浙江图书馆等几家有藏。文献中提及该书的一是清末魏锡曾在《西泠五布衣遗著》的按语中说“冬心先生杂着六种,初刻罕觏,陈氏以《巾箱小品》苦于翻閲(当即世行华韵轩本),重刻以广其传”。一是周作人先生在《书房一角》的《冬心先生画记》一文中曾有介绍,并评论说“陈曼生本序甚佳,字体与所刻《佛尔雅》相同,古朴可喜,而《画竹题记》多缺,似不及矣。”据此可知,种榆仙馆本是源出于乾隆间《巾箱小品》的。

  种榆仙馆本《冬心先生杂著》在清代版刻中的位置,虽然远不如《冬心先生集》《冬心先生续集自序》《冬心先生画竹题记》等声名显赫,但它也以版刻风格古朴、流传稀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。二〇〇六年秋,我有幸得到一部嘉庆种榆仙馆本《冬心先生杂著》。书衣上有题字两行,文爲“金寿门杂着一笧全”“陈曼生刊,甚难得。缾(瓶)生记”。从字体落款看,知是清末收藏大家翁同龢的墨迹,且书末还钤有翁氏后人翁斌孙的白文小印。书出于翁氏旧藏当毫无疑义。翁氏生活在距今约一百年前的清代末年,当时己称“甚难得”,百年之后的今天,古书日稀,则此书之难得更加显而易见。

  《杂着》线装一册,爲竹纸摹印,封面题隶书“冬心先生杂着”六字,左侧行楷小字一行爲“种榆仙馆校刻”。首有陈鸿寿引言一篇,然后爲“冬心先生画竹题记序”“冬心斋研铭序”。二序之后爲“冬心先生杂着”目録。依次爲:研铭(有序)、画竹题记(有序)、画梅题记、画佛题记、自写真题记、画马题记。全书每半叶十行,每行二十字,黑口,左右双边。成书尺寸爲高十八厘米、宽十一点五厘米。

  刊刻者陈鸿寿(一七六八—一八二二),清乾嘉时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。字子恭,号曼生,别号种榆道人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在书法篆刻方面。他的篆刻远承秦汉,近绍丁(敬)黄(易),刀法纵肆,节奏鲜明,风格豪放,对后世影响很大,爲“西洽八家”之一。他的书法功底深厚,精鉴赏,富收藏,酷爱摩崖碑版。所作草、隶、篆皆精,其八分书尤简古超逸,独具特色。他多才多艺,能画山水、花卉、兰竹。官江苏溧阳时,曾参与设计制造紫砂茶具,风行一时,称“曼生壶”,后世视爲珍品。所作诗文有《种榆仙馆诗抄》行世。《种榆仙馆诗抄》一爲道光刊竹节栏本,一爲西泠印社聚珍本,二者皆不多见。

  陈鸿寿生于乾隆三十三年(一七六八),上距金冬心辞世仅五年。作爲同乡后辈,他一定看到过不少冬心先生的书画作品,听到过不少冬心先生的遗闻逸事。出于对这位同乡前辈的崇敬之情,他刊刻了《冬心先生杂着》,这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
  《杂着》前有被周作人先生称爲“序甚佳”的陈鸿寿的“引言”一篇。“引言”曰:

  冬心先生以诗画名一世,皆于古人规模意象之外,别出一奇,胜情高致,超超元着。殆所谓逸品者。于画尤其珍惜,每幅或题小诗,或着数语,风趣横生。总之无一凡近语。此卷皆题画佛、画竹、画梅、画马、自画像赞及研铭。扬州旧有刊本,已久不存。近有刻入《巾箱小品》中者,袖珍小字,苦于翻閲。今爲重刻,以广其传。昔人尝谓人之精神不在正襟危坐中,而时时流露于散发叙簪之际,好锻蜡屐,亦可以见前贤风流。先生往矣,零缣断素,得之者珍于拱璧。此虽小品,犹穆然想见其人于百年之间矣。同里后学陈鸿寿引。

  《杂著》所收内容,与《巾箱小品》基本相同,唯编排顺序有所不同。兹将二书目録分列如下:

  《巾箱小品》:

  冬心先生画竹题记(有序)、冬心画梅题记、冬心画马题记、冬心画佛题记(有序)、冬心自写真题记、冬心斋研铭(有序)

  《冬心先生杂著》:

  研铭(有序)、画竹题记(有序)、画梅题记、画佛题记、自写真题记、画马题记

  二书不仅编排顺序不同,如果仔细校对,就会发现内容文字也有不尽相同之处。仅以《冬心先生画竹题记》爲例,乾隆单行本与《巾箱小品》本皆收题记五十八则,而种榆仙馆《杂著》本仅收题记二十六则。二者相差竟达三十二则之多。陈氏何以任意删落三十多则,真是令人百思不解。无怪乎光绪间魏锡曾批评道“陈氏以意删定,虽云重刻,盖非旧观”。如果不见种榆仙馆本原书,是很难理解魏氏评语的原委的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《杂著》本《画竹题记》篇末有“金陵余纶仿宋録写”,“江氏鹤亭古梅庵藏版”双行题字。似乎《杂著》本《画竹题记》源出于江氏古梅庵藏版之《画竹题记》。冬心先生在《画竹题记》的《自序》中确实说过“秋雨兀坐,编次成集。江君鹤亭,见而叹赏不置,命慊人抄録付剞劂氏”的话,但江氏本《画竹题记》究竟刻成与否,不得而知。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,衹是乾隆间金陵汤凤手写上版、杜尔儒刊刻的《冬心先生画竹题记》。如果江氏古梅庵藏版的《画竹题记》是《杂著》本的底本,那它在嘉庆时应该是存在的,《杂著》编者陈鸿寿应该是见到过的。何以近二百年之后,此本却不见任何公私藏家着録呢?它到底是怎样一个版本,它与现存最早的乾隆刻本《画竹题记》究竟有何异同?这又是一个悬而待决的问题。  

 

  书籍实拍: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(通讯员 纪哲)

责任编辑:赵岳
新闻关键词:
今日推荐
网站地图